时间:2022-08-27 15:42:41 | 浏览:6376
最近有一段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的发言得到很多点赞,她说,自己并不想称谁为“穷人”,因为这种称呼显然是一种带有标签性质、对他人充满不友好的称呼。
我们习惯了一种语境,富人的成功,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是因为他们的才能、他们的奋斗,而穷人是因为他们懒惰、他们愚蠢。
但事实上,很多人在严寒酷暑之中辛勤劳动,依旧难以拥有较高生活水平的日子。
为什么穷人摆脱不了贫穷?
是个人能力,还是资源分配?
两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深入世界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等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出版《贫穷的本质》一书。
他们也因为对贫穷的深入研究,成为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作者发现,贫穷的本质不是懒惰,而是穷人总是容易跌入高风险的人生陷阱。
经济学对贫穷的定义是指“每天收入小于0.99美元的人群”,根据统计,全球大约有10亿人处于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中。
同时,各国政府都出台了刺激经济的手段,扶贫机构也给出了大量的援助和福利,帮助他们摆脱贫穷,但是他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种种风险,比如生一场病就会花光存款、孩子教育上花了很多钱却没能有份好工作、自身的竞争力持续减弱……
经过大量实地考察和研究,作者提出了无法摆脱“穷人思维”的五大陷阱:
第一、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往往让他们相信错误的事情。
比如说,每天99美分的收入,在印度可以买15根小香蕉,这意味着他们不会有多余的钱去花钱买报、买书。
他们缺少信息来源,无法打开眼界,变得越来越短视,就会越来越相信一些错误的事情,于是做出错误的选择。
第二、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逆境,更难做出正确的决定。
日子已经很苦了,有了一点小钱之后,他们首先会给自己买点快乐,比如把钱花在一些零食、烟酒上,而不是学习或者升级自己的生产工具上。
第三、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者穷人在其中处于不利地位。
穷人很需要小额信贷的服务,但是穷人违约的概率更高,他们对自己的信用也并不珍惜。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小额信贷做得多,管理成本就会提高,收益却不一定会提高。
第四、穷人往往因为短视和成见,放弃长远规划。
书中提到一个数据,生活在印度乌代布尔地区的穷人,很多国际救援组织会提供给他们廉价甚至免费的疾病预防手段,比如疫苗、消毒剂等等,但是极少数人会积极运用这些物资来预防疾病,而是等疾病发生后找当地的蹩脚医生来治疗。
得到10美元医疗援助,明明可以购买一床蚊帐来预防疟疾,他们却更愿意去街边买一份海螺馅饼。
受限于当地医生的专业性和医疗水平,治病的结果往往是花了大价钱却让身体恶化得更快。
又或者为了早点让孩子赚钱养家,放弃教育机会,都是在短期回报面前放弃长远规划的选择。
第五、因为生活在更大的压力中,所以更难实现自我控制。
对于穷人来说,他们每天要克制很多欲望才能省下一点钱,必须锱铢必较地存钱,才能有一些积蓄,但即便如此,脱离贫穷的希望也和中彩票一样机会渺茫。
所以,他们喜欢享受偶尔的奢侈和放纵,那是辛苦生活中的为数不多的小确幸。
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收入都有一个临界点,当你的低于这个临界点时,每天入不敷出。总有各种各样的开销把钱消耗殆尽,你不得不透支或者借钱来填补今天的空缺,于是越来越穷。
当收入高于这个临界点时,你才会有正向现金流,手里的钱才会越攒越多。
作者在书中说:“贫穷就像一道陷阱,让深陷其中的人无法逃离。尽管有逃出陷阱的梯子存在,但梯子并不总是放在正确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踏上梯子。”
这些“梯子”就包括:打开视野、获取信息,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投资自己、更有远见,让自身不断增值;
重视自己的社会信用;
放弃享受当下的念头,学会延迟满足……
《会赚钱的人想的不一样》一书,把赚钱的方式分为三种:
一是挣钱。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创造财富,换取金钱,这需要你有能力、有技能;
二是赚钱。当我们有了一定的财富之后,就不必再用自己的时间和体力来挣钱,而是把钱交给更专业的人士管理,享受生活的同时,财富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你的账户;
三是“值钱”,也就是让钱来找你,吸引周围的人主动给你投资,愿意将自己所掌握的资源给你调用。
三个阶段是递进的关系,而大多数人终身都挣扎在“挣钱”的阶段。
叔本华说:曾经穷过的人,和只是听说过贫穷的人,有着巨大差别。
看到一个话题:贫穷给你带来了哪些习惯?
许多留言让人心酸又温暖。
有人说,因为穷所以很难被鼓吹消费主义的言论洗脑,反正也没有那么多钱可供消费;
有人说,“知道自己花钱能力在哪里,不任性,不攀比,有时候看到自己喜欢又力所能及买到的那个东西,也会买一样给自己当奖品”;
“努力兼职、拿奖学金,从大一时在大马路上发传单拉客户赚60元,到大四有了长期稳定收入不错的兼职,自己负担生活费。看过了人生多种形态,更加理解别人,特别是穷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
“因为贫穷,考试都要一次通过,包括四六级、考驾照,补考费动辄七八百,即使30块的补考报名费也觉得贵。
考研全力以赴,资料费太贵,就一直在用网上的免费资料,现在在某985读博”……
经济学家薛兆丰曾说:“贫穷其实是两个词的组合,贫是指你当前财务状况差,而穷是指穷尽、没有希望。
年轻人人力资本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只是还没到收获大量资产变现的年纪。”
《贫穷的本质》也在最后提醒所有人:
“创富需要勤劳和智慧,但无论何时,如果男人和女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健康的身体,如果市民们在为孩子投资方面具有安全感和信息,让孩子们走出家门,到城里去找一份新工作,那么人们就更容易摆脱贫困。”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图片 | 视觉中国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可能说得太深奥了,我换个简单点的例子告诉大家,比如在很早之前是没有雨刮器的,到了雨天汽车都不是很好出行,没过一会车玻璃就被雨水打湿模糊看不清前路只能人为下车擦拭车玻璃,这个时候有人想我能不能制造一个代替人擦拭的机器呢?
在小红书,主要收入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赚取商品分销佣金。请记住我这句话: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成为一个内容创作者,是普通人加速成长的捷径所在。哦了,我是time刚刚好,一个专注分享自我提升和写作变现方面“有料”干货的大~美~女,还请走过路过的客官们,都给赏个关注,赏个赞,来个评论之类的,那就更好啦,这是对原创作者最大的支持!
自媒体是一个对于普通人来说成本最低的逆袭渠道,但是了解过自媒体的人应该都知道,自媒体初期几乎是赚不到钱的。那对于想快速赚到钱,自己又没有什么技能和文凭的人,还有什么可以赚钱的渠道呢?下面我就总结出了6个副业赚钱的渠道,比较适合想利用空余时间
这两年不知从何时开始流行一句话“你的死工资正在拖垮你”。原本被工作和生活压迫得脆弱不堪的人们,变得愈发焦虑。于是,写作开源、英语开源、做公众号开源……争取做个全能的“斜杠青年”,似乎每天让自己忙成“陀螺”也是一件骄傲的事,好过下班后追剧、打
近些年,由于实体经济的没落,造成老一代普通人赚钱是越来越难,并形成蝴蝶效应,这是目前不争的事实。因为普通人没有足够的资源和人脉,也没有高超的认知和翻云覆雨的赚钱本领。那么,作为一名普通人,以后的出路在哪里呢?
埃隆马斯克大部分人起早贪黑工作,却只能赚点养家糊口的小钱;第二种人就是真正厉害的赚钱高手。赚钱高手跟普通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是因为他们有野心,是因为他们聪明,是因为
一种手机充值卡买100元送100元的,打电话很便宜,但只能打电话,不能发短信。非常吸引消费者。卖出去100来张,就轻轻松松赚了5
每个人都想赚点外快,可大部分人不知道该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开始做。答案,可能比你想象中的更出人意料。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火了。山东齐鲁每日新闻报道,在山东省北部的一个小农村里,一群农妇通过在网上写文章发展副业。她们7月份的平均收入达到75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鑫春节将至,家家户户又开启了忙年模式,请家政保洁上门服务,是不少年轻上班族的首选,家政行业也进入一年中的旺季,保洁人员沈师傅夫妻二人,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几十天。早上7点刚过,沈师傅就来到望岳路一居民小区,到客户